金屬熱處理
詳細介紹
金屬熱處理二十世紀以來,金屬物理的發展和其他新技術的移植應用,使金屬熱處理工藝得到更大發展。一個明顯的進展是1901~1925年,在產業生產中應用轉筒爐進行氣體滲碳 ;30年代出現露點電位差計,使爐內氣氛的碳勢達到可控,以後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紅外儀、氧探頭等進一步控製爐內氣氛碳勢的方法;60年代,熱處理技術運用了等離子場的作用,發展了離子滲氮、滲碳工藝 ;激光、電子束技術的應用,又使金屬獲得了新的表麵熱處理和化學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預備。正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後在空氣中冷卻,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隻是得到的組織更細,常用於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時用於對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為終熱處理。熱處理方法。
